本站讯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来稿)为了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理性的时代人才,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8月初赴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原自治区主席、内蒙古大学第一任校长乌兰夫同志的家乡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雨施格气村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足迹,挥洒民社学子爱心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宋跃飞老师、乌云毕力格老师和萨奇尔老师带队,共十一名学生一同前往。
参观学校 了解当地现状:责任感与使命感
经过一路的颠簸,8月1日上午11:00,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目的地塔布赛乡雨施格气村小学。实践团的同学们把从全校范围内收集起来的衣物和学院特地为村里孩子们购买的文体用具搬下车,在当地吕校长的带领下搬进教室里。萨奇尔老师还分给村里的孩子们糖果,使孩子们特别高兴。
在与雨施格气村小学师生和家长的交谈中,同学们了解到这个村子是贫困村,收入水平很低,许多人都到城里打工了。现在突出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问题。村里的学校,因学生太少,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进城的人面临着孩子的教育、考试与住房等各种问题。同学们被当地这一真实的情境所震撼,平日里浮躁的心气顿时消散了,通过交谈和观察,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被需要感。2009级社会工作专业屈元聪同学说到。
与学生亲密接触:心灵深处的感动
由于农民工进城,以往有几百名学生的雨施格气村小学现在只有七八个小学生。当天孩子们还在上课,我们的实践团陪伴他们完成了课程,孩子们的课堂表现特别积极。实践团的同学们和那些可爱的弟弟妹妹很谈得来。下课后大家做起了同心圆和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孩子们欢快的笑声瞬间响彻整个校园。2011级民族学专业李亚宁同学还教大家唱儿歌,这令孩子们十分快乐。姐姐,以后你能经常来教我们吗?一个小妹妹充满希望的望着李亚宁问道。同学们被这些天真而充满希望的眼神所触动。
交流中的感悟:理性的爱
在参观与交流中,实践团的同学们还了解了乌兰夫同志的革命事迹,深受教育。吕校长劝勉大家努力学习,报效国家,将来有更多的弟弟妹妹需要他们。萨老师亲切地说:小朋友们要好好学习呀,以后像哥哥姐姐一样棒!
这些让同学们对爱祖国有了新的认识:自爱,互爱,理爱。就是首先让自身有能力为祖国做贡献;然后要有爱心,去奉献;最后整个过程要理性行动。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这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追寻红色足迹,进行爱心交流与奉献,使同学们沉淀了躁动的青春,对自身和祖国重新审视和领悟,唤起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搬运衣物 | 分给孩子们糖果 |
与吕校长亲切交谈 | 实践团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