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团团

笔墨上海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6日 浏览次数:1883次 字体大小:【

                                                                                                          多年前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出版社的介绍说《上海人》一篇曾获过某某奖,具体什么奖我已记不太清,只记得当时着重看了一遍。读完了,谈不上喜欢。一万多字的长文,从理论高度谈上海人的特点:说上海人开放,而又缺乏皈依;说上海人精明和智慧,是文化演进的精明方式;说上海人兼容,上海文明的最大心理品性是建筑在个体自由基础上的宽容并存;当然也少不了余秋雨式的辨证反思:上海人的眼光远远超过闯劲,适应力远远超过开创力。有大家风度,却没有大将风范。有鸟瞰世界的视野,却没有纵横世界的气概。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只有生命之树长青,一直对这类描述某些地方特色的理论文字不感兴趣,部分原因在于以归纳、分类等等看似的科学方法,分析一个地域人群的特性,无论采样多么丰富,立论何等缜密,到底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人的复杂性。所谓文化云云,固然有其源流、脉络,可以导入某些理论体系之内,但文化的本色却在于生活,生活的多彩源自人的多样。尤其地域文化这种听上去冠冕堂皇,其实难着边际的理论名称,对普通人而言,地域文化就是一城一镇一村日出日落往还间的生活,就上海而言,是外滩上的红男绿女,也是弄堂间的闲言碎语。离开生活本身的理论架构虽高屋建瓴,但作为我这样的普通人,读起来终究是隔了一层。何况忽略了复杂性的简单归纳,虽言之凿凿,仍难免以偏概全的武断。

 

  所以,在我看来,木心的《上海赋》远比余秋雨的《上海人》读起来有意思,虽然是一个多年前的上海小开来讲述海上旧梦,如白头宫女闲话玄宗,未免有对过去美好夸大的嫌疑,但木心对上海事物不惮其烦地工笔描绘,恰能勾勒出上海文化的精奥微妙。

 

  只看描述旗袍一事,木心笔端就极尽繁复铺陈奢华之能事:

 

  与就旗袍而论,单的、夹的、衬绒的、驼绒的、短毛的、长毛的,每种三件至少,五件也不多,三六十八、五六得三十,那是够寒酸的。料子计有印度绸、瘪绉、乔奇纱、香云纱、华丝纱、泡泡纱、软缎、罗缎、织锦缎、提花缎、铁机缎、平绒、立绒、乔奇绒、天鹅绒、刻花绒等等。襟计小襟、大襟、斜襟、对襟等等。边计蕾丝边、定花边、镂空边、串珠边等等。镶计滚镶、阔镶、双色镶、三嵌镶等等,钮计明钮、暗钮、包钮、盘香钮等等。尤以盘香钮一宗各斗尖新,系用五色缎条中隐铜丝,作种种花状蝶状诡谲款式,点缀在领口襟上,最为炫人眼目乱人心意,假如采旗袍为婚礼服,必是缎底苏绣或湘绣,凤凰牡丹累月经年,好像是一件千古不朽之作。旗袍的里层用小纺,即薄型真丝电力湖绸,旗袍内还有衬袍,是精致镂花的绝细纯白麻纱,一阵风来轻轻飘起,如银浪出闪,故名飞过海。

 

  木心的上海赋,赋的不仅是十里洋场的霓虹艳影,更多得是从旗袍、皮鞋、亭子间、弄堂等上海最普通的事物间,窥见普通上海人的情态与心态。听木大谈真正上海人需有的牌头、派头与噱头,字里行间不免有上海人自命不凡的傲慢,外乡人听来有那么一点别扭和不服气在。比如巧言令色是噱功好,貌似忠厚是噱功更好,三十六计七十二变,上海人一字以蔽之:噱’。骂年轻人小滑头’,他不生气,抖抖单腿很得意,因为承认他能耐超群,人家上他的当,他不上人家的当。骂年长者老滑头’,他不见怪,摘下眼镜,哈了哈,揩揩又戴上,笑眯眯,因为这是在恭维他足智多谋,果断脱略,处世术炉火纯青。正因为这些,上海人有时为外乡人不齿,而上海人眼中也瞧不上外乡人,大家彼此看不起,反倒省了不少言不由衷的客套,相安无事。这样的做派折射出的心态,才是一个地域最有特色的文化。

 

 

  生在乌镇的木心,心目中的上海,显然比身为余姚人的余秋雨更大,木心说:海派是大的,是上海的都市性格,先地灵而人杰,后人杰而地灵,上海是暴起的,早熟的,英气勃勃的,其俊爽豪迈可与世界各大都会格争雄长,但反过来,木心也承认,上海一无文化渊源,二无上流社会,历史契机骎骎而过,要写海派,只能写成上海无海派’,那末,不写也罢。上海本可成其大,无奈历史因缘际会,终于失落了木心理想中的海派。这是上海的悲哀,又何尝不是中国的悲哀。

 

  想到王安忆的《长恨歌》,开头第一章,数万字的描述,没有情节,只谈上海的弄堂、闺阁、鸽子,弥漫四周的流言。

 

  人是那波涛连涌的弄堂里的小不点儿,随波逐流的,鸽哨是温柔的报警之声,朝朝夕夕在天空长鸣。

 

  闺阁还是上海弄堂的幻觉,云开日出便灰飞烟散,却也是一幕接一幕,永无止境。

 

  王安忆的上海是带着梦幻味道的,是强作世故里包着做梦的心。王琦瑶的传奇,读起来有一些牵强和矛盾,更像是王安忆的一种理想。《长恨歌》里的上海景物,有着王安忆的主观视角。看上去似是细腻的工笔,贴近处,却又有些像素模糊。

 

  张爱玲和姑姑住在上海的公寓里,度过了自己创作的黄金时代。张爱玲文说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谁都说上海人坏,可是坏得有分寸。上海人会奉承,会趋炎附势,会混水里摸鱼,然而,因为他们有处世艺术,他们演得不过火。上海人,给张爱玲无数的灵感,张爱玲的成名作《倾城之恋》,主要故事发生在香港,人物却是典型的上海人物。一个衰落的大户之家,一个既新潮又守旧的上海女人,在上海沉迷与坠落,在香港用一次战火成就一段姻缘。从《金锁记》到《小团圆》,上海是所有故事的背景,咿咿呀呀唱不完的腔调,半是做戏,半是认真,半是不甘,半是顺从。要写上海,非写得出上海人的这点矛盾才好。张爱玲描绘出这个城市的骨髓里了,不像王安忆那么一厢情愿,看似置身事外,反倒更能捕捉到最敏感的灵魂,上海的灵魂。

 

  金宇澄《繁花》开头,童年的阿宝和蓓蒂爬上屋顶,眼中的上海成了永恒,成了阿宝永远的记忆。

 

  当年阿宝十岁,邻居蓓蒂六岁。两个人从假三层爬上屋顶,瓦片温热,眼中是半个卢湾区,前面香山路,东面复兴公园。东面偏北,有祖父独幢洋房一角。西面,皋兰路小东正教堂,打雷闪电阶段,阴森可惧,太阳底下,比较养眼。蓓蒂拉紧阿宝,小身体靠紧,头发飞舞。东南风一劲,黄浦江的船鸣,圆号宽广的嗡嗡声,抚慰少年人胸怀。阿宝对蓓蒂说,乖囡,下去吧。绍兴阿婆讲了,不许爬屋顶。蓓蒂拉紧阿宝说,让我再看看,绍兴阿婆最坏。阿宝说,嗯。蓓蒂说,我乖吧。阿宝摸摸蓓蒂的头说,下去吧,去弹琴。蓓蒂说,晓得。这一段对话,是阿宝永远的记忆。

 

  金宇澄没歌颂,没抒情,不曾归纳总结寻常事物下深藏的哲理。他是灯火阑珊处,独上阁楼,静静坐在屋顶的人,看繁花盛衰,看一个个故事缘起缘灭。《繁花》是最上海的,有油烟气,不施脂粉的故事,是最真的上海,最真的人生味道。风里一丝苏州河潮气,咸菜大汤黄鱼味道。隔壁有了新房客,窗口挂的小衣裳,眼生的,黑瓦片上,几支白翅膀飘动。

 

  为上海抒情的歌,我喜欢罗大佑的《上海之夜》,管弦乐队的配器,浑厚深沉,罗大佑嘶哑得有一些苍茫的喉音,像黄浦江流着,一江漾着百年的兴亡离合。歌词也好,录在下面:

 

  柔情万种

  本色难改

  胭脂内的你难解的胸怀       

  洋场十里

  华灯凄迷 

  难以抗拒的是你

  唇上的吻

  眼中的雨

  涛涛天上奔出江河的浪 

  汤汤呜咽入海

  惊天动地痴情的雕琢你的清白    

  遥遥千里 

  萍水千载 

  无缘就此分手有缘将会再聚

  美丽的上海

  豪情未减 

  本性难改 

 

  金碧辉煌的出售你的色彩

   洋场十里 

  华灯凄迷 

  难以抗拒的是你 

  唇上的吻 

  眼中的雨

  涛涛天上奔出江河的浪 

  汤汤呜咽入海

  惊天动地痴情的雕琢你的清白    

  今宵风采 

  一夜千载

  昨夜多愁善感明晨虚无飘渺

  无常的上海

  今宵风采

  一夜千载  

  无缘就此分手有缘将会再聚

  美丽的上海

 

 

  

 

上一篇:鬼马书生开讲了——挫折与成长
下一篇:笔墨上海

相关推荐